无论你起床后是否还记得刚刚做了好梦或噩梦,新研究都表明大脑会在梦境期间「分类情绪」:巩固积极情绪并抑制消极情绪,再次突显睡眠对心理健康重要性。


快速动眼期(rapid eye movement,REM)是独特神秘的睡眠状态,会产生伴随强烈情绪的梦境,但这些情绪如何及为何活化尚不清楚原因。过去已知前额叶皮质(prefrontal cortex,PFC)在清醒期间处理许多强烈情绪,却在快速动眼期间矛盾地安静下来,于是瑞士伯恩大学团队想了解这种现象的潜在机制与功能。


区分危险与安全的情绪对动物生存至关重要,以人类来说,过度负面情绪如恐惧、焦虑,都可能进一步导致严重精神疾病,但「睡一觉」总有机会好转。伯恩大学神经科学家 Antoine Adamantidis 团队发现,REM 睡眠期间能帮助加强积极情绪,同时削弱高度消极或创伤性压力症候群情绪。
团队表示,细胞体完全睡着但树突完全清醒的共存机制,有利生物体维持精神稳定并生存下去,如果人类神经元缺乏这种机制并产生过度恐惧反应,便可能引起焦虑症。


这项睡眠处理情绪的发现也为治疗创伤性压力症候群(PTSD)带来新治疗方向,并说明发病早期为何特别依赖睡眠。其他急性/慢性心理障碍可能也与此有关,比如压力、焦虑、抑郁、恐慌、快感缺失(即无法感受快乐)等。